李宏义:恩师如灯
李宏义
1963年出生,籍贯河北藁城, 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中共党员,1984年毕业于河北地质学院水工系,毕业后留校任教。现任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北方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中国兵器工业北方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
单位任职
1988年调入中国兵器工业北方勘察设计研究院,先后担任工程地质处副处长、主任工程师,生产经营处处长,北方勘察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总工程师、党委书记,2010年12月后任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国家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
社会任职
中国建筑学会工程勘察分会第七届理事会理事,中国地质学会第七、八届、九届、十届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北省土木学会地基基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北省科技成果鉴定专家,河北省地震安全评定委员会委员,河北省建设系统安全论证审查专家,《岩土工程技术》杂志编委,《中国勘察与岩土工程》杂志主编。
主持工程情况及荣誉
李宏义同志曾主持负责国家大中型项目几百项,包括高层及超高层建筑勘察、坝址勘察与稳定性评价、高速公路勘察、高速铁路勘察、地基改良与处理、基坑支护、边坡稳定性评价等,并进行了多项科研课题研究,获省、部级优秀工程奖14项,推动了行业技术发展。
学术成果
李宏义同志曾出版专著8部,在国际会议和国家级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担任多个国家级和省级专业协会理事、委员职务,担任多所高校客座教授及研究生导师。1997年获“河北省国防科技工业青年科技标兵”,2002年获“第一届河北省国防科技工业优秀科技工作者”,2009年获首批“河北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单位评价
李宏义同志在专业领域认真钻研,有较强的业务能力,解决了许多工程项目中的技术难题;工作中注重总结提高,不断进行技术研究,业绩突出,主持负责大中型项目几百项,获省、部级优秀工程奖14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担任《工程地质手册》编委并参加编写工作;参加了由中国工程勘察设计协会组织的“岩土工程系列手册”的编写。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8部,获十几项省部级优秀工程奖、科技进步奖,为推动行业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
自传
1963年我出生于河北省辛集市南棚,一个美丽的乡村,这里民风纯朴,拥有恬静的田园气息。在这里我完成了小学、初中的学习,之后出去读高中,1980年考上大学。由于家庭迁移,之后我再也没有回去居住过,但在脑海里留下了非常快乐的记忆。在这里我度过了一个快乐的童年,小时候在村子里与小伙伴们玩耍的快乐场景至今还时常浮现在脑海,成为幸福的回忆。上小学时,我幸运地遇到了一个好老师,她虽然是一个民办教师,但是有非常好的教学方法。她要求我们学习时一定要认真学,玩的时候就要开心地玩,她讲究的是学习效果。因此,我经历了上午学习文化知识,下午两节课以后就是各种体育活动、娱乐活动的五年小学。我们上课认真听讲,活动时开心快乐。为了形成好的学习氛围,成绩好的学生和成绩差的学生同桌而坐,要求一带一共同进步,老师称之为“一带一全面红”,并要求大家德智体全面发展。这样的教育,使我们这样一个班在小学各年级对比中学习成绩非常突出,到初中毕业考高中时,小学同班30多人有9人入围重点高中复试,最终均考上了大学,我也是有幸者之一,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绩。这个老师就是我们的徐素臣老师,我们的启蒙老师。徐老师也因为业绩突出,转为了公办教师。可以说正是强调素质教育的徐老师给我们创造了发展的基础,直到现在我还经常想起她。
1976年我上初中时正直“文革”后期,教学秩序非常混乱,没法维持正常的教学环境,老师教学也很艰难,总有学生受社会影响干扰教学秩序。我也没有了定力,经常玩得不亦乐乎。突然有一天,老师在课堂上检查作业,有同学说,方程的解是多少,方程的根是多少,我突然蒙了,为什么所学知识我听不懂了,这是从没有过的事情。我突然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这样下去是不行的。恰好此时我们的副校长、数学老师边学猛给了我很好的指点。边学猛老师是20世纪60年代从西安某大学辍学回乡的大学生,经历过大学生活,有知识,有阅历。我的很多体育项目都是跟他学的,篮球基本功如三步上篮、定点跳投、带球规则等,跳远、三级跳远、乒乓球,等等。他使我从小接触了体育运动和比赛,经常荣获全乡小学、初中的跳远、三级跳远、百米、跨栏、乒乓球冠军。当发现我的学习状况后,边老师和我进行了深入交流,指导我要好好学习,跟我说农村孩子不考大学能有什么路走出去呢?他鼓励我只要努力肯定有机会。我从此明白了道理,知道该干什么了,学习成绩又快速提升,以全乡联考第二名的成绩初中毕业。初中阶段,边学猛老师对我的成长起了关键的作用,一直到现在,我都经常想念自己的这位恩师。
高中我就读于辛集耿寺中学。高中是学业繁重但又增长知识的时期。时间过得很快,幸运的是,在高中阶段,有几位北京师范大学毕业的下放到农村的教师,他们的教学水平真的非常高,逻辑清楚,讲解到位,很快就能理解,听他们讲课真的是一种享受。同时听他们的讲课,让我了解了农村以外的世界,听到了北京的消息,产生了憧憬,产生了到外面世界去看看的强烈愿望,产生了学习动力。我立志要考上大学,去探索外面的世界。
1980年高考,我报考了河北地质学院,记得当时看了一部电影,片名好像是《年轻的一代》,达式常主演,讲述的是地质学院的学生毕业后满怀热情到青海高原参加建设,贡献了自己的青春。电影中他们穿梭在崇山峻岭中,在祖国的大好河山里工作,奉献着自己的青春,真的很令人羡慕。高考时我就报考了河北地质学院,从此也就选定了今生的事业。1980年9月,在塞外古城宣化,我开始了大学求学,从最初的兴奋,到之后的奋发读书,一切都是那么美好。我的大学与祖国改革开放同时起步,见证着国家改革开放春天的来临。教室、体育场、图书馆、电影院到处都留下了我们的身影,求知的渴望化作了教室读书的身影,名著、电影将我们引入了不同的世界,专业知识的学习更坚定了我们献身地质事业的决心。
1984年7月,我大学毕业后留在了学校,就职于河北地质学院工程地质教研室,从事工程地质教学与科研,开始了四年的留校生涯。1985年9月到1986年9月,我作为进修教师到同济大学岩土工程系进修岩土工程。这四年在高校,有充足的时间供我学习,有那么多的老师可以随时指导我,使我的专业基础知识获得了很大提高。在河北地质学院期间我遇到了恩师苏伯苓教授。苏伯苓老师教岩体力学,他也是我的毕业论文指导老师。苏教授教学严谨,学识渊博,有很多成果。能够得到苏老师指导真的非常幸运,我的毕业论文也成为为数不多的优秀论文。我留校时苏老师任教研室副主任,他非常关注我们年轻人的成长,除了教学,还带我参加了地矿部“七五”重点科研课题“黄河中上游滑坡稳定性研究”“宁波海湾海港稳定性研究”两个科研课题。他带领我搞科研,教授我科技论文的写作,教我如何讲好专业课,令我非常受益,对我后期的成长产生了很大影响。
1988年我调入中国兵器工业北方勘察设计研究院,开启了新的人生历程,在工程地质处技术室开始从事工程地质技术业务。当时正值岩土工程起步时期,新业务层出不穷。可能考虑到我来自高校,有良好的基础功底,最初几年领导们非常信任地给了我很多开创性的工作。比如1988——1993年就先后完成了井陉岩峰化肥厂动力基础改造工程;华能上安电厂食堂大餐厅基础托换工程;北国商城工程地质勘察;大峪口磷石膏渣场渣坝工程地质勘察;三门峡金渠金矿工程地质勘察;石太高速阳泉特大桥工程地质勘察;天洋大厦水泥土桩地基处理项目等。这些项目的特点是它们都是单位刚开始的新业务,是开创性业务,没有经验参考,要运用新技术新方法,非常考验参与者的知识水平和毅力。通过自己的努力,这些项目都获得了圆满成功。也正是这些业务的成功完成,使我树立了信心,形成了自己敢于挑战新事物的勇气,也形成了我不循规守旧、敢于突破常规工作方法的技术风格。院内一些老前辈,像郎瑞生、刘厥森等老先生都给了我很多的帮助,在我成长的路上给予很多教诲。特别是郎瑞生先生在工程实践中所表现出的无所不能的气概,体现出了其扎实的专业功底和真正发现问题实质的能力,他解决问题举重若轻,可以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对我今后的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1993年后我走上领导岗位,历任中国兵器工业北方勘察设计研究院工程地质处副处长兼主任工程师、生产经营处处长、副院长兼总工程师、党委书记;2010年12月任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北方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1995年1月至1996年1月,我参加了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552人才工程”中青年管理干部培训班学习;2007年4月至2007年8月参加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高级经营管理人员培训班学习;2012年8月至9月,参加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高级经营管理人员轮训班学习。
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还要特别提到两位前辈,林宗元大师和张苏民大师。林宗元大师原是我们单位“老总”,1989年单位“分家”后留在了中兵勘察设计研究院,也曾长期担任我们院顾问总工。他学识渊博,治学严谨,在实际工作中经常给我们指导,还亲临徐州电力大厦项目现场指导,“岩土工程系列丛书”更是倾注了老人一生的心血。为行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记忆中我们到北京,林总请吃饭,我们可以随便点,但点了就必须吃完,不许剩。从这个小事能看出,严谨是老前辈的优良品质。张苏民大师长期在机勘院工作,因为同属国防机械工业勘察系统,我们经常在会议或学术交流时遇到,所以我经常能得到大师的教诲,他对我们的技术发展,对我们的技术总结和成果发表都提出过非常好的建议。记得一次会议,我们同住一个房间,几天时间,我们聊了很多,他在学术、个人成长发展上都给予了我指导,特别是他讲的自己遇到挫折的经历,对我鼓励很大。做自己想干的事业,做好自己擅长的工作就是最好的。老前辈的指导和关怀是自己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
技术进步、技术创新及业务拓展
(一)成功将生石灰、水泥、砂、土桩应用于病害建筑基础托换工程
在1989年治理华能上安电厂食堂大餐厅建成后的不均匀下沉导致的墙体开裂、地面下沉工程时,针对地基被水浸泡导致黄土状土地基湿陷沉降造成的不均匀沉降危害,参考国内陕西仅有的个别相似案例,根据项目岩土工程特点,我创造性地提出了生石灰、水泥、砂、土桩基础托换方案,将生石灰、水泥、砂、土按一定比例在最优含水量下拌和均匀,通过锤击成孔和夯实,穿过基础,在条形基础下完成两排直径150mm桩,夯实后通过特殊工艺在基础部位封堵浇灌混凝土,在不影响建筑正常使用的情况下,成功将雨季一个月最大下沉44mm的建筑物地基进行了治理。治理后,一直持续发展的沉降停止,建筑正常使用,效果良好。该项目为病害建筑物基础托换提供了新的治理方法,同时也开启了行业对于水泥土桩的强度研究。该工程项目获河北省优秀工程奖,我在第三届全国岩土工程实录交流会上将此项目与同行探讨。之后单位将这种处理方法推广到深泽、广宗等4个县的中国银行办公楼的地基处理项目中,这也是水泥土桩的前型。
(二)探索将水泥土桩地基处理方法应用于高层地基加固
1993年承揽的外贸天洋大厦地基处理项目,采用了水泥土桩处理方法。该建筑地上18层,地下2层,建筑物基础形式为钢筋混凝土箱型基础,要求处理后承载力标准值大于270kPa, 压缩模量大于200MPa。当时水泥土桩作为新型的地基加固方法,在高层建筑中还鲜有应用,多应用于低层建筑,桩径也比较小。鉴于对水泥强度和变形的较深认识,我在本次项目中设计了夯实水泥土桩的方案。设计有效桩长H=7.0m, 桩径D=400mm,水泥含量12%,置换率m=7.5%。施工采用螺旋钻成孔,锤击夯实,通过试桩确定锤击标准。施工后通过载荷试验检测,发现复合地基强度和变形均满足设计要求,从而开启了河北省在高层建筑地基处理中应用水泥土桩方法的时代,推动了这一方法的应用。
(三)探索将可靠性理论应用于边坡稳定性评价
本人于1990年发表论文《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的岩坡破坏概率法》,于1994年发表论文《边坡破坏概率的初步研究》,总结出边坡破坏要符合几何条件和力学条件,应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方法,在一定几何条件下,考虑土的力学指标分布的离散性,将符合破坏条件的土的指标进行统计计算,得到土性滑坡的破坏概率;将结构面分布及力学性质满足边坡破坏条件进行概率统计,得到岩质边坡破坏概率,从而将边坡稳定评价提升到可靠性理论评价,推动了边坡稳定研究。
(四)为边坡和基坑预测提供了新的方法
本人于1993年发表《边坡变形破坏的灰色预测预报》,于2000年发表《基坑变形灰色预测预报系统》,研究课题一个是针对天然边坡,一个是针对建筑基坑。本人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在受多因素影响且不知各影响因素作用大小及权重的情况下,研究变形这一最终表现形式,通过查找其内在规律在变形数据上的变化,利用数据推演提前预知可能的巨变点也就是破坏点,从而实现预报。经与以往事故滑坡数据对比,预报效果良好,也非常方便。
(五)开创了北方勘察设计研究院高速公路勘察业务
1992年作为工程技术负责人我承担了石太高速阳泉18.5km特大桥的勘察业务,这是当时我院第一个高速公路勘察,条件复杂,钻探难度大。我们集全院之力组织了这次勘察,副院长任指挥长,全院钻机及钻探人员上阵,我作为工程技术负责人,负责地质测绘、钻探验收、工艺指导、与设计方沟通交流、编写完成报告,我们的工作受到了甲方高度评价,开了我院高速公路勘察先河。1993年我又完成了河北省交通院大秦高速公路秦皇岛段勘察项目。1994年任生产经营处长时,我第一次从交通部二院承揽了京珠高速耒阳至韶关段高速公路勘察,从此北方勘察设计研究院高速公路勘察业务经久不衰,一直持续到现在,成为我们的支撑和招牌业务。
(六)开创了北方勘察设计研究院高速铁路业务
从2006年承揽开展太中银靖边至定边段高速铁路勘察开始,我院从铁三院、铁四院、铁二院等不断地承揽高速铁路勘察业务,通过布局及开拓,逐步形成了稳定的合作关系,积极探索组织方式。原来一年全院只能承担一两个标段,后来实现了施工组织标准化推进,再之后形成一年可组织十几个标段的勘察能力,高峰时每年可完成钻探进尺十几万延米,产值几千万元。相当一段时间内,高速铁路勘察是我们的支撑业务板块,全国高速铁路几乎全留有我们的身影。
(七)开创了矿山库区、坝址勘察及稳定性评价业务
1989年作为工程技术负责人,我负责了“湖北大峪口磷石膏渣场渣坝工程地质勘察”工作,该渣场为磷石膏开采后废渣堆积而成。渣坝稳定及渣场是否对外埠农田及饮用水造成污染成为重要评价内容。这是公司第一次进行坝基稳定评价及渣场评价项目。通过工程地质测绘、钻探、抽水试验、渗水试验、泉水流量分析、示踪法跟踪流向等手段,我们做出了综合判断,很好地解决了甲方和工程关注的问题,受到甲方高度评价,后我又负责了三门峡金渠沟金矿尾矿库和坝基稳定性勘察。
主要业绩
(一)获奖
①“宁波市港口及海湾工程地质问题研究”,获地矿部科技进步三等奖,贡献者排名3,1991年。
②“土钉支护设计方法研究”,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贡献者排名2,2007年。
③“地基临塑承载力计算研究”,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贡献者排名2,2007年。
④“岩土工程勘察现场描述电子记录系统”,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贡献者排名7,2008年。
⑤“华能上安电厂食堂大餐厅基础托换工程”,河北省优秀工程勘察三等奖,贡献者排名1,1993年。
⑥“秦皇岛市邮政大楼基坑工程”,部级优秀工程一等奖,贡献者排名1,2002年。
⑦“中国工商银行河北省分行地下车库基坑土钉支护”,部级优秀工程三等奖,贡献者排8,2002年。
⑧“石家庄华药集团生活一区岩土工程勘察”,河北省优秀工程勘察二等奖,2003年,贡献者排名9。
⑨“龙岩卷烟厂边坡支护工程”,部级优秀工程三等奖,贡献者排名4,2004年。
⑩“山西兴安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地下管网探测(编绘)”,部级优秀工程三等奖,贡献者排名5,2004年。
⑪“石港高速公路石衡界至沧州市段(沧州分段)”,部级优秀工程一等奖,贡献者排名5,2004年。
⑫“中国人民解放军61785部队2号住宅楼基坑支护、降水及地基处理”,河北省优秀工程勘察三等奖,贡献者排名5,2005年。
⑬“石家庄印钞厂人防及地下车库岩土工程勘察”,部级优秀工程二等奖,贡献者排名5,2006年。
⑭“太原至澳门国家重点公路济源至晋城(省界段)高速公路初步工程地质勘察”,部级优秀工程二等奖,贡献者排名6,2006年。
⑮“亚太大酒店贵宾楼及地下车库基坑支护工程”,部级优秀工程三等奖,贡献者排名7,2006年。
⑯“国道主干线二连浩特至河口公路山西侯马至禹门口段工程地质勘察”,河北省优秀工程勘察三等奖,贡献者排名6,2007年。
⑰“天皇山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石家庄市优秀勘察设计奖,贡献者排名6,2006年。
⑱“慧谷科技城农业科技研发中心基坑支护设计”,石家庄市优秀勘察设计奖,贡献者排名6,2006年。
⑲“京珠国道主干线安阳至新乡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第一合同段施工图阶段工程地质勘察”,部级优秀工程二等奖,贡献者排名6, 2008年
⑳“西柏坡公路勘察”,部级优秀工程二等奖,贡献者排名6,2010年。
㉑个人1996年获“河北省国防科技工业青年科技标兵”称号,2002年获“第一届河北省国防科技工业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㉒论文《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的岩坡破坏概率法》,1992年获国防机械工业工程勘察科技情报网青年优秀论文一等奖。
㉓论文《岩体质量评价在洞室围岩稳定评价中的应用》,1992年获国防机械工业工程勘察科技情报网青年优秀论文二等奖。
㉔论文《黄土质填土地基加固》,1993年获河北省建筑学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二)著作
①《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手册》,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年,编委、编审人。
②《岩土工程监理手册》,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年,副主编、编委、编审人。
③《宁波海湾海港稳定性研究》,地质出版社,1993年。
④《简明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副主编、编委、编审人。
⑤《岩土工程治理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副主编、编写人。
⑥《岩土工程试验监测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年,副主编。
⑦著作《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年,编委、编写人。
⑧著作《工程地质手册》(第五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8年,编委、编写人。
(三)科研
①科研报告《宁波市港口及海湾工程地质问题研究》,1990年6月。
②科研报告《土钉支护设计方法研究》,2007年。
③科研报告《地基临塑承载力计算研究》,2007年。
④科研报告《岩土工程勘察现场描述电子记录系统》,2008年。
(四)论文
①“The probleme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geologyin the Nanguanling area,Dalian”,见《山区环境工程地质国际讨论会论文集》,1987年。
②《碱液法加固新近堆积黄土地基》,见《国际滑坡与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1991年。
③《岩体质量评价在洞室围岩稳定评价中的应用》,载《现代勘察》,1990年1期。
④《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的岩坡破坏概率法》,载《现代勘察》,1990年4期。
⑤《边坡变形破坏的灰色预测预报》,载《军工勘察》,1993年2期。
⑥《城市地质作用的模式和特征》,载《勘察科学技术》,1992年5期。
⑦《碱液法加固新近堆积黄土的研究》,载《工程勘察》,1990年4期。
⑧《大峪口岩溶区磷石膏渣坝、渣场工程地质问题评价》,载《河北地质学院学报》,1990年3期。
⑨《边坡破坏概率的初步研究》,载《军工勘察》,1994年4期。
⑩《黄土质填土地基加固》,载《河北勘察》,1990年2期。
⑪《华能上安电厂食堂大餐厅生石灰、水泥、砂、土桩基础托换工程》,见《第三届全国岩土工程交流会岩土工程实录集》,兵器工业出版社,1993年。
⑫《大连南关岭地区环境工程地质问题》,见《河北地质学院校庆十五周年论文集》,1986年。
⑬《夯实水泥土桩的强度和变形特性》,载《岩土工程技术》,1998 年4期。
⑭《灌注式护坡桩的设计方法》,载《河北地质学院学报》,1994年4期。
⑮译文《透水低强度桩地基处理方法》,载《军工勘察》,1994年增刊。
⑯《秦皇岛市邮政大楼基坑支护工程实录》,见《第五届全国岩土工程实录交流会岩土工程实录集》,兵器工业出版社,2000年。
⑰《夯实水泥土桩实践中有关技术问题》,载《中国勘察与岩土工程》,2000年1期。
⑱《基坑变形灰色预测预报系统》,载《勘察科学技术》,2000年6期。
⑲《工程勘察行业发展趋势》,载《中国勘察与岩土工程》,2001年。
⑳《关于岩土工程发展问题的思考》,载《河北勘察》,2003年3期。
㉑《某基坑工程止水及支护设计》,载《中国勘察与岩土工程》,2004年4期。
㉒《浅谈高层建筑基坑降水设计》,载《河北建设科技与勘察设计》,2004年3期。
㉓《夯扩灌注桩应用有关问题分析》,载《中国勘察与岩土工程》,2005年3期。
㉔《如何做好员工的事业激励》,载《中国勘察与岩土工程》,2007年3期。
㉕《基坑支护有关问题研究》,载《中国勘察与岩土工程》,2010年1期。
㉖《四川平武麻园子滑坡稳定性分析评价》,载《中国勘察与岩土工程》,2010年5期。
㉗企业标准《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技术规程》,中国兵器工业北方勘察设计研究院,1999年9月,主要编写人。
㉘《建院45周年科技论文集》,中国兵器工业北方勘察设计研究院,1998年,主编。
湖北大峪口磷石膏渣场、渣坝工程地质勘察
建 设 地 点:湖北省钟祥市
实 施 时 间:1988—1989年
该项目位于半裸露型岩溶区,场区北、东、西三面环山,南部为拟建渣坝,坝体高80m,场区相对地形高差为250m,属中低山剥蚀地貌。坝址下游为峡卡河引水隧洞,为生活用水。由于场地地质条件复杂,针对岩溶发育情况,制定了详细的勘察方案,通过工程地质测绘,现场钻探及原位测试,抽水注水试验,查明了场区、坝区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及岩土层的渗透性能,对渣场、渣坝稳定性进行了分析计算和评价;对渣场、渣坝渗漏及对周围农田、饮用水污染的可能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评价,并提出了处理建议。对坝基下沿岩溶裂隙渗漏提出了处理深度40m的灌浆处理方案,项目建成后运行良好。
华能上安电厂食堂大餐厅基础托换工程
建 设 地 点:河北省井陉县上安镇
建 筑 面 积:长42m,宽21m
实施时间:1989年
获 奖 情 况:河北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三等奖
食堂建于1987年,1988年年初交付使用,为高7m的单层大跨度框架结构建筑物,基础为宽条形。大餐厅长42m, 宽21m,自1988年8月13日首先在北墙东部发现1mm宽裂缝后,从8月27日开始进行沉降观测,至10月4日,四面墙体相继出现裂缝,最大裂缝宽度已达6mm,墙体最大沉降达43.99mm。餐厅地面也产生了宽2~5mm 的地裂缝,雨季时平均沉降速率已达0.56mm/d,至托换处理时,最大沉降已达70mm。
勘察后发现建筑物沉降原因为填土质量差,灰土垫层施工质量不好,地基土遇水浸泡产生湿陷变形。针对沉降原因,创造性地提出采用夯实生石灰、水泥、砂、土桩的处理方案,根据荷载及地基强度情况,在内外墙0.4m处沿条形基础以0.8m间距布设两排桩径150mm、桩长4~5m的微型桩,基础钻穿,挤密成孔,重锤分层夯实,基础扩大头采用混凝土予以封堵,确保桩对基础顶升效果。为减少施工造成的附加沉降,采用间隔3m、间隔3天的跳打方式,共完成257根桩,成桩后沉降停止,部分含水量高的部位还因生石灰吸水膨胀有一定抬升,托换后正常使用至今,取得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秦皇岛市邮政大楼基坑工程
建 设 地 点:河北省秦皇岛市
建 筑 面 积:19642㎡
实 施 时 间:1999年
获 奖 情 况:部级优秀工程一等奖
该大楼占地4306平方米,建筑面积19642平方米,地上21层,地下2层,建筑高76.8m,最高点103.1m,为秦皇岛市重点工程。项目靠近渤海,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位埋藏较浅,附近临近建筑物较多,对设计和施工要求很高。经过对“止水帷幕”“土钉支护”等方案比较,最终确定“井管及轻型喷射井点降水,自然放坡”方案。工程总量:管井28个,其中降水井19个,注水井6个,观测井3个,轻型井点150个,挖土方近3万m³。施工期间地下水得到有效控制,对周围建筑无明显影响。
井陉岩峰化肥厂动力基础改造
建 设 地 点:河北省井陉县
实 施 时 间:1988年
因为动力设备更换,需对原已施工的动力基础进行改造,需去、补钢筋混凝土。设计进行了地基刚度和动力计算,校核了允许振幅的满足性,并在新基础上架空3m高,用钻机钻进20个设备地脚螺栓孔,采用精准定位,导向钻进,保证了地脚螺栓孔精度,吊装设备一次成功落位。项目很有特点,施工过程中解决了许多技术难题。
抱犊寨旅游设施工程地质勘察
建 设 地 点: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
实 施 时 间:1989年
该项目涉及山顶旅游设施及索道上站、中站、下站勘察,地质条件复杂,施工困难,钻机及钻进用水都靠人工搬运上去,特别是莲花山中站站址地处构造发育带,附近有一条断层通过。经过认真分析评价,我们给出了“中站稳定,可以建站”的结论,为索道建设奠定了基础,并通过勘察为设计提供了可靠的设计数据。该旅游景点已成为石家庄周边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实现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天洋大厦水泥土桩地基处理
建 设 地 点:河北省石家庄市
实 施 时 间:1993年
天洋大厦为地上18层,地下2层,建筑物基础形式为钢筋混凝土箱型基础,基础埋深6.7m,天然地基承载能力为145kPa,不能满足承载力和压缩模量要求,处理后承载力标准值应大于270kPa,压缩模量大于20MPa。该项目采用夯实水泥土桩进行处理,设计参数:水泥含量12%;桩径D=400mm;桩体承载力标准值fc=1.9MPa;置换率m=0.075;按正方形布桩,桩间距L=1.30m;有效桩长H=7.0m。处理后载荷检测满足要求。本项目为省内首次采用大口径夯实水泥土桩处理高层建筑地基,有很好的技术引领作用。
石家庄北国商城工程地质勘察
建 设 地 点:河北省石家庄市
实 施 时 间:1992年
石家庄北国商城为石家庄最大的商业综合体,地处石家庄商业中心。该建筑平面范围长120m,宽约60m,地下1层,地上6~8层,高度36~45m,框架结构,采用部分独立柱型基础,部分筏板基础,基础埋深8.0m。该项目采用了综合勘察手段和新技术应用,通过钻探、标贯、动探、波速测试、土工试验、基坑卸荷回弹测试、地基土载荷试验,提供了地基强度和变形指标。根据地质条件,经认真分析评价,设计团队提出了天然地基方案,并提出了8m多基坑采用75°近直立放坡,底部出露砂层采用堆土袋防护的开挖方案,为甲方节约大量建设资金,体现了技术先进性和领先性。
太原至澳门国家重点公路济源至晋城(省界段)高速公路初步工程地质勘察
建 设 地 点:河南省济源市
实 施 时 间:2004年
获 奖 情 况:部级优秀工程二等奖
该项目地点位于济源王屋山,地势险峻,高差比较大,地质条件复杂,桥隧相连,钻孔位置有半山腰、冲沟内、河谷内,难度非常大;构造发育复杂,技术难度大。通过调绘、钻探、现场及室内试验,进行了分析评价,提供了桥基、路基设计参数,提供了隧道围岩类别,并对线路区域稳定性和不良地质进行了评价及治理建议。
亚太大酒店贵宾楼地下车库基坑支护工程
建 设 地 点:河北省石家庄市
实 施 时 间:2001年
获 奖 情 况:部级优秀工程三等奖
该项目南临亚太大酒店,贵宾楼主体已施工完毕,车库开挖深度6.8m,紧邻建筑,具有很大难度。项目认真研究地层条件及参数,经过技术经济对比,采用了土钉墙支护方案。通过精细设计,现场严格控制开挖尺寸,及时进行支护作业,施工各方系统考虑,紧密配合,协调推进,顺利完成该高难度支护。
京石高铁、石家庄枢纽工程地质勘察
建 设 地 点:河北省石家庄市
实 施 时 间:2008年—2009年
在此项目中,团队先后完成了京石高铁石家庄段、邯郸段等标段工程地质勘察。该项目特点为线路长,设计地貌单元多,地质条件复杂,有众多工程地质问题。高铁设计追求零沉降,要求技术控制严格,团队通过测绘、钻探、现场测试、室内试验等手段开展工作,严控技术,加强检查验收,确保质量,克服钻机量大,管理人员多的难题,顺利完成勘察任务;认真查明地下管网、线缆情况,顺利实施勘察,成果准确,受到甲方高度评价,成为长期合作单位。
太中银铁路靖边至定边段定测工程地质勘察
建 设 地 点:陕西省靖边至定边
实 施 时 间:2006年
该项目为公司承揽的第一个高速铁路勘察项目,线路穿越低山丘陵、耕地和沙丘,线路长,组织难度大,特别是沙丘路段,钻机搬家移位及钻探用水是难题。通过周密组织,严格技术控制,团队对不良地质进行了分析,提供了准确的设计参数,取得良好效果,开启了高速铁路勘察。
石家庄华药集团生活一区岩土工程勘察
建 设 地 点:河北省石家庄市
实 施 时 间:2000年
获 奖 情 况:河北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二等奖
本项目为高层建筑群勘察,由4栋24层、2栋18层建筑组成,设有1层或2层地下室,基础埋深3.5~6.0m。该勘察采用了钻探、静探、探井、波速试验、常时微动、土工试验,查明了地层分布,对场地稳定性、地基抗震性、地基土湿陷性、不良地质形象、天然地基强度和均匀性进行了评价,对基础方案和地基处理形式进行了分析论证,提出了地基处理建议,技术先进,评价准确。
京珠国道主干线安阳至新乡段高速公路扩建第一合同段施工图阶段工程地质勘查
建 设 地 点:河南省安阳至新乡
实 施 时 间:2004年—2005年
获 奖 情 况:部级优秀工程二等奖
该项目属于京珠国道扩建为双向八车道工程,项目线路总长度47.25km,大桥5座,中桥和分离式立交桥12座,小桥、通道21座,路基点50处。设计采用地质调绘、钻探、坑探、室内土工试验,利用原有勘察资料,查明了沿线地质构造,工程地质条件,对路基、路堑、桥梁、通道工程地质条件进行了分析评价,提供了准确的设计参数。
厦门福隆体育公园体育商城边坡治理工程
建 设 地 点:福建省厦门市
实 施 时 间:2007年
该项目位于厦门市湖里区南山路马峰山西侧,坡高超过90m,边坡长度200 m,采用锚索+格构柱结合坡面喷射混凝土的支护模式。本工程施工难度大,历时7个月完成。
行业影响及活动
“岩土工程丛书”书影
《工程地质手册》书影
作为工程勘察、设计领域专家,本人参加了由中国工程勘察设计协会组织的“岩土工程丛书”的编写,担任其中部分丛书的副主编、编委。该丛书在行业具有较大影响力,丛书集有关规范、经验资料和先进科研成果之大成,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具有实用性、简明性、指导性、先进性和可靠性,是从事各种工程的岩土工程生产、科研和教学科技人员的必备工具书和重要参考书。作为行业专家,本人参加了《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第五版的编写。《工程地质手册》自1975年第一版出版以来,一直在广大工程地质技术人员中享有盛誉,是从事勘察行业技术人员学习技术理论,参考其他有关单位先进经验资料的重要依据,成为广大技术人员信赖的工具书。从第一版到第五版,编者不断根据行业发展需求进行内容更新,适应了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工程地质和岩土工程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的需要,也成为“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执业资格考试的主要参考书之一,是工程勘察、设计、施工技术人员及高等院校有关专业师生的参考书。
2017年9月,工程勘察与岩土分会第七届理事会第二次会长会议
2018年5月,《工程地质手册》(第五版)发布会
高校讲座活动海报
讲座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