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再生——当代新中式建筑设计高峰论坛
一、论坛背景
中国传统的建筑主张“天人合一、浑然一体”,“静”和“净”,讲究环境的平和与建筑的含蓄。无论是写意的江南庭院,还是老北京的四合院,都追求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中国现代建筑从苏维埃影响,到西方的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再发展到当前正在流行的参数化设计,中国建筑师一直在批判中学习着。然而,在各种主义流行的同时,中国建筑该是怎样的空间形式?传统建筑的空间意境如何通过现代手法和技术得到表达?新中式仅仅是一种形式吗?中国传统建筑的本源、意境究竟是什么,又会对当代的中国建筑创作带来怎样的影响?……这是许多中国建筑师在各种风格、主义影响下,寻求中国建筑设计之道的种种困惑。
本次“传统的再生——当代新中式建筑设计高峰论坛”将邀请在此方面有所研究和实践的知名建筑师、甲方等,以作品为出发点,从建筑设计传统的继承与再生的角度,探讨中国建筑的创作之道。
二、论坛主题
主题一:建筑中的中国意境
主题二:传统语汇的当代性
主题三:中国建筑与中国建筑师
三、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社
山东大卫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四、邀请嘉宾
单 军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副院长
崔 彤 中科院建筑设计院 副院长、总建筑师
刘克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院长
王 昀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副院长
朱 锫 朱锫建筑事务所 主持建筑师
张 利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教授
童 明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教授
曹晓昕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
王 戈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副总建筑师
申作伟 山东大卫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总建筑师
顾柏男 苏州东方景深策划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
滑际珂 天津中天建建筑设计事务所总经理、总建筑师
五、论坛具体事宜
1.论坛时间:
2.论坛地点:北京
3.论坛内容:
(1)以大量作品为案例,通过对新中式建筑的解读,从建筑设计的传统的继承与再生,探讨中国新中式建筑的创作之道与发展方向。
(2)学术考察:优山美地等。
六、出席对象
本届论坛热忱欢迎并邀请中国杰出建筑师团队、城市规划局负责人、中国知名房地产商、文化艺术界人士、驻京国际友人,以及其他建筑行业从业人员及机构等出席。
七、报名联系方式:
《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社
联系人:熊润(15010251207)黄琴(13501258944)
E-mail:ued_froum@vip.163.com
电话:010-88362832/88381596 传真:010-88384660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甘家口阜成路北一街丙185号(100037)
“传统的再生——当代新中式建筑设计高峰论坛”
参会回执
参会人1
姓 名 |
|
性 别 |
|
年 龄 |
|
工作单位 |
|
职务职称 |
| ||
通讯地址 |
|
邮政编码 |
| ||
电子邮箱 |
|
联系电话 |
| ||
手 机 |
|
传 真 |
| ||
住房要求请选择:√ |
单 间 |
|
双人标间 |
|
参会人2
姓 名 |
|
性 别 |
|
年 龄 |
|
工作单位 |
|
职务职称 |
| ||
通讯地址 |
|
邮政编码 |
| ||
电子邮箱 |
|
联系电话 |
| ||
手 机 |
|
传 真 |
| ||
住房要求请选择:√ |
单 间 |
|
双人标间 |
|
参会人3
姓 名 |
|